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类皮肤病,这些真菌具有嗜角质性,可侵犯皮肤、毛发等部位,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、脱屑等一系列症状,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,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。
1、症状表现
体癣:主要发生在躯干、四肢等部位,起初为红色丘疹、丘疱疹或小水疱,继而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,边界清楚,边缘不断向外扩展,中央趋于消退,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损害,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,搔抓后可引起局部皮肤增厚、苔藓化。股癣:好发于腹股沟、会阴、肛周等部位,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处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,红斑上有脱屑,可逐渐向周围蔓延,由于该部位皮肤较为薄嫩且经常受到摩擦,常伴有明显瘙痒,严重时可因搔抓出现糜烂、渗液等表现。手癣:多累及单侧手掌,可分为水疱型、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。水疱型表现为手掌出现散在或群集的小水疱,疱壁较厚,不易破裂,可伴有瘙痒,鳞屑角化型表现为手掌皮肤增厚、粗糙、脱屑,冬季易皲裂、疼痛,浸渍糜烂型常见于手指缝,皮肤浸渍发白,基底潮红,易继发感染,有明显瘙痒。足癣:与手癣类似,也有不同类型,如趾间糜烂型,好发于趾间,尤其是第3、4和4、5趾间,皮肤浸渍发白、松软,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,有奇臭,瘙痒剧烈,水疱型表现为足底、足侧缘出现水疱,疱壁厚,内容物清澈,不易破裂,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底、足跟部皮肤增厚、粗糙、脱屑,冬季易皲裂、疼痛。2、治疗方式
一般治疗: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浴巾、拖鞋等物品。对患者的衣物、被褥等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,可采用煮沸、暴晒等方法,以杀灭真菌。局部治疗:外用抗真菌药物,根据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剂型,如乳膏、凝胶、喷雾等,涂抹于患处,需坚持按疗程使用,确保药物覆盖整个病变区域,以抑制真菌生长繁殖,促进皮损愈合。系统治疗:对于皮损面积较大、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的患者,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,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,如肝功能损害等,同时配合外用药物治疗,以提高疗效。3、日常护理
皮肤清洁: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洗患癣部位,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,防止加重皮肤炎症。清洗后轻轻擦干,保持皮肤干爽。避免刺激:尽量减少搔抓患癣部位,以免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或导致真菌扩散,避免穿紧身、不透气的衣物,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闷热刺激,尤其是股癣患者,应选择宽松、透气的棉质内裤。饮食调整:饮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花椒、油炸食品等,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瘙痒和炎症反应,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,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,促进皮肤的修复。癣的治疗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长期坚持,不仅要正确使用药物,还要注重日常护理和预防措施的落实,只有这样,才能有效控制病情,防止复发,恢复皮肤健康,避免将癣传染给他人,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。
癣的注意事项
预防传播:癣具有传染性,患者应避免到公共浴室、游泳池等公共场所,若必须前往,应自带个人的毛巾、拖鞋等物品,并做好防护措施。在家庭中,要将自己的个人物品与家人的分开存放和使用,防止真菌传播给家人。生活习惯: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治疗癣都非常重要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,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免疫调节和皮肤的自我修复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如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,增强体质,提高身体对真菌的抵抗力。心理调节:癣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困扰,如因皮肤外观的改变而产生自卑、焦虑等情绪。患者应积极调整心态,正确认识疾病,了解癣是可以治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