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海都记者吴臻

“我姐姐让我加你,有事请教,通过下。”

对方是通过手机号添加好友

还能准确无误地叫出你的名字呢

你会“通过验证”吗?

警方提示市民,

近期电信诈骗又有新套路了。

福州警方提醒无法核实身份

一概不予通过。

近日,在外地曾出现这么一起案例:

准确叫出自己的名字:

由于对方叫出了自己的名字,小朱半信半疑地通过了申请,之后她便询问对方姐姐是谁,然而对方回复“在开车,晚点说”后,就再没了下文。

平时偶尔也会收到陌生人的好友申请,所以起初小朱没有放在心上。但当天晚上,小朱又接二连三地收到类似的微信好友申请,这让小朱感到了一些不安。

通过手机号添加好友:

更奇怪的是,小朱说,由于对方是通过手机号添加好友,她原本怀疑是自己的手机号遭泄露,但她当初注册微信时,是使用邮箱注册的,且微信并没有绑定手机号。

而福州小陈在21日晚7时许,也收到这么一条微信添加好友信息。同样通过好友申请,对方回复“在开车,晚点聊”。

微信中多了一个荐股群:

当时小陈也就没多问。但第二天一早,小陈发现微信中多了一个荐股群,而拉他进群的正是之前在微信上请求添加好友的那个陌生人。

小陈二话不说,退群并将对方拉黑。

近期不少市民都收到了

类似的好友申请,

申请理由里,除了“姐姐”以外,

还可能是“阿姨”“爸爸”“舅舅”等。

警方表示这些都是套路:

套路一:假装是你熟人的亲戚,然后把你拉到股票群、微商群、卖茶叶群等微信群中,通过群里的托,哄骗你购买商品。

套路二:迅速“照搬”你的个人信息,比如微信名、地区、朋友圈等内容,然后使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等。

警方提示,纵观这一套路,根源在于个人信息泄露。如果收到类似消息,在无法确认对方真实身份前,一概不予通过。加微信好友时最好是当面通过,哪怕不是当面通过,也要在加好友前确认好对方的身份。

如果不想对方过多了解自己的朋友圈状态,可以在设置朋友圈和视频动态权限里勾选“不让他/她看我”。一旦被骗了钱财,一定要保留好证据、微信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等,及时报警。构成刑事案件的,由警方来立案侦查。如果不构成刑事案件,是民事纠纷的话,也可以通过到法院起诉的方式尽量挽回损失。”

统筹:小燕 编辑:郭郭

您可能还想看这些

海峡都市报微信矩阵